这个小众且景色秀美的旅游地就在身边!
别说我没告诉你!
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西北角,方圆374平方公里,境内奇山秀水,民风淳朴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,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,有"文化古镇,旅游乡镇"之美称。2016年10月,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。
中渡境内有以铜盆山摩崖石刻、香桥岩摩崖石刻、东门码头石刻、京观摩崖石刻、中渡西眉山炮楼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,在区内外享有盛名。
旅行的第一站来到的是中渡西眉山脚,沿着古老而有韵味的石阶,缓慢登上中渡西眉山炮楼,沿路的“城墙”显出肃穆和凝重,似乎在向世人诉说发生在清朝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的那段历史故事。
当时,在广西桂平金田村,天王洪秀全发动了以推翻清政府的“太平天国”农民起义,战争波及到全国10多个省。为保卫城防,清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,清当地政府在中渡城制高点西眉山顶修筑炮楼。
该炮楼分两层。一层用山石砌成,基础用混合灰砂夯实;二层为青砖木板楼结构,设有瞭望孔、炮孔、枪孔等。该炮楼对研究清代军事及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。
旅行的第二站来到的是中渡镇大兆村民委旧县屯旁的铜盆山上,铜盆山摩崖石刻就位于此处。铜盆山摩崖石刻,亦称“平蛮碑”。“蛮”,是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侮称。平蛮碑,即封建统治者“平蛮”战役后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庆功碑。铜盆山石刻为明朝万历年间(1574年)的石刻。长4.5米,高2.5米,上端有“一方保障”四个大字,左侧刻“一方保障”四个小字,是目前柳州市内保存最完整、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。
铜盆山摩崖石刻上记述明代隆庆至万历元年(1571年),广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,令执政者大为震惊,明朝廷派遣大将俞大猷,调集广西左、右江及湖、浙官兵10万员名,前来镇压当地壮、瑶人民聚义抗争的史实,这块石刻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,碑文历经400多年,绝大多数字迹仍清晰可辨,是县级重点保护文物。遗憾的是摩崖碑文前无衔首,后无落款,不知为何人所书。
旅行的第三站来到中渡镇朝阳村山脚屯,一块约70吨重的巨石屹立其中,这块巨石就是京观石刻。石上记载着明朝万历年(1575年),明朝统治者镇压中渡、平山一带农民起义军后所刻,“京观”二字字径为70*70厘米,左刻:平定洛斗下半团叛乱 斩守五百一十等,右款:万历三年四月立。该石刻在文革时期被炸毁,县文物部门于2005年11月在旧县村铜盆山西面修复该石。
旅行的第四站来到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,香桥岩摩崖石刻位于该公园天生桥旁的岩壁上。石壁上有许多清明初游人留下的石刻诗文,其中“世外桃源”“桃园真境”属清代摩崖石刻。石刻记载着游人对香桥胜景和鬼斧神工的无限赞美。
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139平方公里,核心区面积39平方公里。景区内主要地质地貌遗迹有香桥岩天生桥、香桥岩峡谷、九龙洞、响水石林及响水瀑布等50余处,集石奇、洞幽、水秀于一体,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,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,被岩溶地质学家称为“中国喀斯特地貌的缩影”和“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博物馆”。
旅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位于中渡镇老街东面的东门码头石刻。该石刻建于清末时期。渡口两边分别竖有《中渡县公署布告》、《义渡碑》两块碑,均为(民国时期任职于中渡、宜山、马平)三县县长钟秀杰所书。
对面码头一方石头上刻有“洛江”二字,是民国14年中渡县县长梁恒义所题。东门码头是旧时当地人外出柳州的必经之路,同时也是商家货物登陆的主要码头之一。另外,两岸的千年古榕,亦称“相思榕”,其榕枝繁叶茂,犹如一对隔河恋人相互对视,有着难舍难分情景之意。
据了解,新电视连续剧《刘三姐》
部分场景就拍摄于此哦!
这里的自然美景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。
您还在等什么呢?
假期带着您的亲朋好友,
一起走进神奇中渡,
来一场穿越历史,
感受古镇浓厚文化底蕴之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