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09-10 · 鹿寨县2024年“歌仙刘三姐 人民山歌会”山歌人才培训班圆满结束~
- 07-26 · 2024年鹿寨县文化馆暑假少儿公益文艺培训班圆满结束啦!
- 07-23 · “红色七月 童心向党”鹿寨县2024年青少年文艺展演圆满落幕!
- 12-28 · 县长杨毅到文化馆开展调研
- 12-27 · 广西区群艺馆到鹿寨县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调研工作
- 12-26 · 今日辟谣
- 12-25 · 2023年鹿寨县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培训班

地址:鹿寨县龙田路鹿寨文化艺术中心一楼
邮编:545600
电话:0772–6812213
传真:0772–6812213
网址:http://www.lzwhg.net/
邮箱:lzxwhg5171@163.com
微信公众号:鹿寨县文化馆
二胡始于唐朝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,原本叫“嵇琴”和“奚琴”。最早记载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《宴荣山人池亭诗》:“竹引嵇琴人,花邀戴客过。”,宋朝学者陈旸在《乐书》中记载“奚琴本胡乐也……”唐代诗人岑参所载“中军置酒饮归客。胡琴琵琶与羌笛”的诗句,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,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。
到了宋代,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《事林广记》中这样记载:嵇琴本嵇康所制,故名“嵇琴”。宋代大学者沈括在《补笔谈·乐律》中记载:“熙宁中,宫宴,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,方进酒而一弦绝,衍更不易琴,只用一弦终其曲。”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。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”嵇琴”时,断了一根弦,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.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。后来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又记载“马尾胡琴随汉东,曲声犹自怨单于。弯弓莫射云中雁,归雁如今不寄出。”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。